【青年力•正当时】在设备物资管理中书写成长答卷 |
|||||
|
|||||
看到工地的第一缕晨光洒在整齐排列的机械设备上,我总会想起一年前初到设备物资部的场景——那时的我握着厚重的设备台账,面对“台班核算”“成本控制”等专业术语手足无措。而如今,我已能独立统筹项目设备物资全周期管理,在保障施工进度的“生命线”上扛起青年担当。在时代号召下,我与企业同成长、共奋进,在设备物资管理的岗位上,把每一次挑战都化作成长的阶梯。 在“摸爬滚打”中筑牢根基 刚加入设备物资部时,我满怀着对基建事业的热情,却很快被现实“上了一课”。第一次参与设备盘点,面对几十台型号各异的挖掘机、汽车起重机,我连设备编号对应的参数都分不清,更别提判断设备资料是否合格;第一次核对租赁台账,因漏填混凝土泵车的泵送时间,差点导致后续结算台账设备不匹配,影响付款进度。 “设备是施工的‘筋骨’,物资是项目的‘粮草’,我们手里的每一个数据、每一份记录,都连着工地的进度与安全。”部门前辈的话让我猛然醒悟。从那以后,我把工地当成“课堂”,跟着师傅蹲在设备旁对照说明书学习参数,在仓库里逐件核对物资型号与数量,利用下班时间学习《设备物资管理规范》《特种设备安全条例》。慢慢地,我从能独立完成台账登记,到熟练掌握设备进出场流程,再到协助制定物资采购计划,每一次小小的进步,都让我更加坚定:青年成长没有捷径,唯有脚踏实地,才能在岗位上站稳脚跟。 在“烈日高温”下为项目施工保驾护航 作为青年物资人,“不怕辛苦、不惧高温”不是一句口号,而是融入日常的行动——用汗水守住物资的“数量关、质量关”,就是我们对项目、对责任最实在的担当。有一次项目急需的一批钢筋运到现场,到货时间恰逢正午,太阳烤得地面发烫,站在露天货场里,不到10分钟衣服就被汗水浸透,贴在背上黏腻难受。但钢筋是项目施工的关键材料,其质量更是直接影响工程安全,验收时半点马虎不得。我先核对“送货单与采购合同”,逐一确认钢筋的型号、规格是否与订单一致,钢筋的批号、材质证明书是否齐全,每核对一项就用记号笔做标记,生怕漏看一个数字。接着是“现场质量检查”,在送货车上仔细查看钢筋表面是否有裂纹、锈蚀,再用卡尺测量直径,确保误差在规范范围内;倘若出现一丁点的问题,就要记录下来跟供应商沟通。 除了露天验收,仓库内的应急物资盘点同样是“硬仗”。项目的应急仓库是集装箱改造的,夏天关上门像个“闷罐”,打开门又有灰尘扬进来,温度比室外还高3-5℃。每周一次的全面盘点,我们要对着台账,把水泵、救生衣、棉胎等几十种物资逐一清点、核对。有次盘点物资,我和同事蹲在地上,把螺栓分成一小堆一小堆地数,汗水滴在地上很快就干了,手指被铁锹把磨得发疼,却没有一个人敢分心。遇到堆放较高的雨衣、雨鞋,我们要爬上梯子,核对数量,再检查外包装是否有破损,防止内部受潮。我和同事们顶着烈日、忍着酷暑,把每一项工作做细做实,在高温里守好物资管理的“责任关”,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。 在“提质增效”中彰显青年力 刚接触工程物资与施工协调工作时,我常陷入“看着熟悉、实则不懂”的困境:设备清单上的“XZJ5460JQZ80K”“ZX250-6A”是啥意思?钢筋图纸标注的“HRB400E Φ25”藏着哪些施工要求?什么时候该用高强度钢筋、什么时候用普通钢筋? 这些“专业密码”像一道道坎,让我意识到:光靠自己琢磨行不通,“虚心请教”才是突破能力瓶颈的最快路径。这一年,我带着一个个“不懂”的问题,向师傅、同事、施工班组请教,慢慢把“模糊概念”变成“清晰认知”,也在这个过程中读懂:请教不是“示弱”,而是青年快速成长的“必修课”。 回望成长路,从初入职场的“门外汉”,到如今独当一面的“部门小能手”,我的每一步进步都离不开企业的培养、前辈的指导。在“青年力·正当时”的征程上,我深知设备物资管理工作没有终点,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。 未来,我将继续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工作,既要当好设备物资的“守护者”,确保每一台设备安全运转、每一批物资合规入库;也要做好企业发展的“参与者”,在优化管理流程、推动技术创新上持续发力。我相信,只要我们青年员工把个人成长融入企业发展,以奋斗为笔、以担当为墨,就一定能在基建事业的广阔舞台上,书写属于我们这代人的青春答卷,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“青年力量”。 |
|||||
[打印页面] [关闭窗口]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