漳湖泵站:长江之畔的治水丰碑 |
||||
|
||||
9月30日传来喜讯,由安徽公司承建的望江漳湖圩漳湖泵站工程项目,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,摘得安徽省建设工程质量最高奖“黄山杯”。漳湖泵站从2021年秋的破土动工到如今成为望江县的“新名片”,以1分钟排干3.3个标准泳池的磅礴之力,将武昌湖水系防洪标准从20年一遇提升至50年一遇。施工期间,漳湖泵站的全体电建参建者们用智慧与汗水,在长江之畔高高竖起治水丰碑! 望江启航,开工即决战的“电建速度” 安徽望江,千百年的江水滋养着这片土地,也孕育着对安澜的期盼。2021年秋,电建市政的建设者们肩负着“守护10万亩圩区、3.7万群众”的使命,在此吹响了漳湖泵站建设的号角。“我们一定要发挥专业水利施工能力,把漳湖项目建好,不辜负组织信赖和人民信任!”开工伊始安徽公司董事长黄匡曦就对全体参建职工进行总动员。 效率就是生命,时间就是命令。接到施工任务后,安徽公司仅用10天便组建完成一支精锐项目管理团队。2021年10月20日,随着漳湖二站防洪闸的拆除,项目全面开工。彼时,摆在建设者面前的不仅是紧张的工期,还有“兼顾排涝”的特殊要求——必须在次年4月30日前完成老堤恢复,同时保障非汛期内河排涝,这对施工组织提出了极高要求。 “科”字当头,成为破局的关键。原设计中,导流管需在竖井段及箱涵第一节施工完成后推进,项目部反复研讨,创新采用“从新老箱涵连接处直接接入导流管”的方案,为地基处理抢出宝贵时间。紧接着,建设者们开启“白加黑”模式,15天内完成700米直径2米的导流钢管埋设焊接,11月15日顺利封堵围堰。 开工即决战的“电建速度”,为工程奠定了坚实的开局。“时间紧、任务重,项目团队必须依靠科学组织、科学策划,把各项工作安排好”安徽公司总经理路涛在多次调度会上都着重强调要“科”字当头。 桩基深扎,钢铁森林里的“精度革命” “地基基础处理是整个泵站施工的关键。”项目经理乔大宽的这句话,道出了工程建设的核心。工程伊始,施工现场塔吊如林、机械轰鸣,各类桩基设备在有限空间内交错作业,宛如精密运转的“钢铁钟表”。在长320米、宽100米的狭小区域内,需同步推进钻孔灌注桩、高压旋喷桩、PHC管桩、水泥搅拌桩四种桩型施工,总长度达11万米——如此密集的工程量,堪称一场“立体施工战役”。 为避免不同桩型施工相互干扰,项目部集思广益,制定出“区域划分明晰、工效匹配精准、围打战术巧妙”的施工方案。尤其在泵房灌注桩与压力水箱PHC管桩并行施工时,管桩锤击产生的强烈振动可能影响灌注桩成桩质量。为此,项目部邀请同济大学专家指导,在两种桩型交界地带精心布置“应力释放孔”,这些如同“减压阀”的技术设计,将施工干扰降至最低。 除了技术的难题,为了争分夺秒抢工期,参建职工都持续鏖战。在严寒天气和工期紧张的双重压力下,很多同志连续多日吃住在工地,抓紧每一分钟推进施工。“那时候,技术人员全程跟班作业,及时解决成孔、清渣、下笼、浇筑等环节中出现的问题,严格把控质量关口”施工亲历者陈永乐说“白班人员迎着晨光开工,夜班同志顶着星光奋战,大家想着都是如何让项目推进得的又好又快”。 为了提升效率和质量,在连续施工时漳湖泵站的质检员、技术员几乎24小时“泡”在现场,随身带着卷尺、测绳、水平仪,在他们看来办公室就是工地。更重要的是,当质检员、技术员们遇到复杂地质条件拿不准时,一个电话,项目总工几分钟内就能到现场,和他们一起看岩样、判桩长,共同决策。 45个日夜的连续奋战,建设者们创造了奇迹:9205根桩基全部完工,342根灌注桩经检测均为一类桩。这场“精度革命”,不仅筑牢了泵站的根基,更彰显了电建人对工程质量的极致追求。 日夜兼程,绝没有凑合的“质量攻坚” 2022年开春,“晴冬烂年”的气候特点给工程带来新的挑战——连续阴雨天气让本就紧张的“4・30”节点工期更显紧迫,而汛期将至,同马大堤复堤工作刻不容缓。 “人定胜天,靠的是科学管控。”项目负责人倪波说。项目部迅速启动“漳湖杯”劳动竞赛,以“奋战一百天、决胜4・30”为目标,将施工任务细化到每日,实行“晴日大干、雨天备工”的弹性方案。 白晚班24小时轮班作业,管理人员旁站监督,技术、质量、进度全程受控。40余套土方作业设备、数百名建设者昼夜鏖战,在泥泞的工地上勾勒出奋斗的剪影。当比计划提前16天实现“4・30”节点目标。望江县水利局同志在劳动竞赛表彰仪式上感慨:“电建市政真是精益求精有技术、牢记使命讲担当的铁军!” “虽然工程推进迅速,但是质量管控上,我们绝不含糊、绝不将就”参建职工张振民回忆道。谈到“质量较真”的故事,有一个夜晚让张振民印象特别深刻。在进行最关键的一段导流钢管合拢焊时的一个晚上。焊工班长完成了一段他认为完美的焊缝,外观成型非常漂亮。但在超声波探伤仪上显露出临界值的微小信号。现场当时就有过一番激烈的讨论,是“差不多”就行?还是“追求完美”? 最后,项目领导拍板:“宁要一个合格的遗憾,不要一个不合格的圆满。磨开!”于是,当夜班组连夜返工,磨掉了那段漂亮的焊缝,找到了那个只有米粒大小的缺陷,彻底处理干净后重新进行了焊接。等到再次检测,波形图是一条完美的直线时,天已经快亮了。 这场持续整夜的质控补缺,用浪费的工期换来了漳湖站排涝期滴水不漏的保障,更在团队心中刻下铁律“质量字典里,只有行与不行”。 民生为要,大风大雨中的“守护之神” “我们水利人常年和江河湖塘打交道,我们亲眼看到老乡们的房屋、田地被淹,听过他们讲述过去漳湖圩内涝的场景。”张振民说。当他们把图纸上的泵站和眼前这片即将丰收的油菜花田联系起来时,一种最朴素的共情就产生了。那就是,建好漳湖站,保护老百姓! 2022年汛期,内河水位猛涨,尚未完全竣工的漳湖泵站紧急启动抽排设备,滔滔洪水经泵站汇入长江,圩内农田安然无恙。2024年4月,安庆市防汛抗旱指挥部调度漳湖泵站,武昌湖水经此下泄,38个千亩以上圩口的汛情得到有效缓解。 “幸亏你们提前排走内河水,才有今年油菜的好收成!”圩区百姓朴实的话语,是对漳湖泵站最珍贵的褒奖。这座工程从诞生之日起,就与民生福祉紧密相连——作为漳湖圩唯一的排涝泵站,它守护着10.3万亩耕地和3.7万群众的家园。 从施工期的“应急排涝”到运营后的“常态守护”,泵站用实际行动诠释“质量为民”的初心。这种初心,融入在每一个施工细节里。箱涵钢筋绑扎中,箍筋弯钩角度偏差几度,班组主动拆除重装,只为达到135度的规范标准。“我们建的不是冰冷的混凝土构筑物,而是乡亲们的‘守护之神’”倪波的话,道出了所有建设者的心声。 丰碑永驻:崭新靓丽的“城市名片” 如今的漳湖泵站,不仅是一座功能强大的水利枢纽,更成为长江之畔的一道风景线。厂区内绿树葱茏、四季有花,园路、景观亭、运动设施错落有致,大面积绿化与自然融为一体,展现出“生态水利”的独特魅力。“它不仅提升了防洪排涝能力,更成为望江县的新名片。”倪波自豪地说。 “通过采取‘专家指导、策划先行、节点把控’等措施,安徽公司各部门科学指导漳湖项目建设,全面提升项目标准化建设水平”安徽公司项管部主任李敬道出了漳湖泵站成功实施的奥秘。他同时补充道“漳湖泵站此次荣获黄山杯,对公司后续同类型工程建设项目高质量履约、科技与技术创新、质量创优管理等提供了范例”。 “从行业视角看,大型泵站工程诸如漳湖泵站常面临诸多难题,所以科技赋能非常关键,在质量、安全管控真管用”安徽公司项管部副主任朱艳辉如是说。他介绍道“在深基坑开挖施工中,部署覆盖全线的基坑监测控制点等关键数据实时采集和监测。特别是在基坑边坡沉降位移上采用多源传感融合技术,为安全施工提供坚实数据基础。” 这些经验,让漳湖泵站不仅收获了“黄山杯”的殊荣,更成为安徽公司深耕水利工程的“标杆之作”。“作为电建市政在皖的铁军队伍,此次漳湖项目荣获黄山杯,一方面代表了业界对我们的肯定,另一方面只是开始,安徽公司今后将有更多优质工程和漳湖泵站项目一样,靠优良的质量斩获更多的荣誉”黄匡曦如是说。 从望江启航到丰碑永驻,漳湖泵站的建设历程,是电建人“精益求精、务期必成”精神的生动写照。如今,安徽公司的建设者们已奔赴新的治水战场,他们将带着漳湖泵站的经验与信念,在江淮大地续写“治水兴邦”的新篇章,用精品工程守护江河安澜、惠及万千百姓。 |
||||
[打印页面] [关闭窗口]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