桂香里的秋 |
||||
|
||||
南京的秋,是从桂花开始的。 早晨下楼,一阵熟悉的香气袭来,浓烈而又温柔,不由分说地钻进鼻腔。抬头望去,小区里的几株桂树不知何时已缀满细小的黄花,簇拥在绿叶间,羞怯而又张扬地宣告着秋天的到来。 我站在树下深深吸了一口气,这香气像是打开了记忆的某个闸门,许多关于南京秋天的片段涌上心头。南京的桂花香是有质感的,它不似别处的花香那般轻浮,而是带着六朝古都的沉淀,裹着秦淮河的湿润,挟着紫金山的清冽,钻进每个人的心里去。 走出小区,拐过街角,便是凌霄路施工现场。这里的景象与小区里的宁静截然不同,施工现场围挡林立,机械的轰鸣声与桂花香气形成了奇妙的组合。工人们穿着绿色反光背心,他们的身影在秋阳下拉得很长。 工间休息时,几个工人坐在路沿上喝水。我走近与他们攀谈,得知他们大多来自外地,却已经在南京工作了多年。 “南京好啊,秋天最舒服,满城桂花香。”一个中年工人操着皖北口音说,“每年这个时候,我老婆都会来做桂花糖藕,孩子们可爱吃了。” 他的话让我想起南京人秋日的习俗——采桂花,制糖藕,酿桂花酒。这些传统在现代化的都市生活中依然顽强地存续着,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纽带。 另一个年轻些的工人插话:“就是灰尘大了点,我们这工作,天天吃土。”他笑着说,露出一口白牙。 “等路修好了,这里就漂亮了。”老师傅拍拍年轻人的肩膀,“我们这是在建设新南京呢!” 他们的对话简单而朴实,却道出了城市的真相,在破坏与建设之间,在记忆与遗忘之间,是无数普通人的劳动与生活。正是这些普通人,塑造着南京的过去、现在和未来。 离开施工现场,回到小区散步。几个老人坐在长椅上,闭目享受着秋阳和花香。一对年轻情侣手牵手走过,女孩伸手想去摘一枝桂花,被男孩制止了:“让它开着吧,大家都能闻到香味。” 这个小细节让我莫名感动。南京人爱花,更懂得分享美的事物。这种包容与共享,或许正是这座城市的精神内核。 傍晚时分,桂花香气愈发浓郁。几个孩子正在树下捡拾落花,说要带给妈妈做桂花糕。老人们摇着蒲扇,闲聊着往年的桂花何时开得最盛。“记得有一年,桂花开了二度,深秋还能闻到香味呢。” 我忽然想到,很快就是中秋了。南京人有中秋赏桂的习俗,月光下的桂花别有一番风味。想必中秋的玄武湖、紫金山、秦淮河边,都会挤满了赏桂的人们。千年以来,朝代更迭,城市变迁,但这秋日赏桂的习俗却从未改变。 夜深了,我站在窗前,看月光下的桂树轮廓。凌霄路施工现场的机器已经安静下来,只有桂花香气依旧在夜空中流淌,温柔地包裹着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。 桂子月中落,天香云外飘。在这金秋时节,南京城又一次被桂花香气唤醒记忆,包裹现实,憧憬未来。而我,不过是这漫长历史中的一个过客,有幸闻到了这个时代的金陵桂香,并将它刻入自己的生命记忆。 或许很多年后,当我离开南京,在别的城市闻到桂花香气时,会想起这里的秋天,想起凌霄路的施工现场,想起这座城市在破坏与重建中不断前行的身影。 那将是南京留给我最珍贵的礼物,坚韧、包容与重生的记忆,如同桂花香气,永不散去。 |
||||
[打印页面] [关闭窗口]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