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北一隅秋 |
||||
|
||||
东北的秋天来的很早,八月未尽,公路两边就已浮起一层淡淡的鹅黄。待到九月过半,杨树的叶子已经干枯卷曲的像村里大娘晾晒的土豆干了。每天晨起出门,便觉空气里夹杂的凉意便深上几分,不再有夏日的黏腻感,倒像是谁将一块冰投入了热水,虽未全凉,却已有了冷的意思。 田里的庄稼先是沉默,继而躁动。高粱垂了头,玉米抱子怀胎,大豆则黄了衣衫,在风里索索作响,似在催促农人。水稻作为东北水田里唯一的主角,旗帜鲜明与他们划清界限。别人都是齐整整的小学生站队,只有紧密的像一头黄色短发。 绥化秋天最有特色的应当是雨。过去我见过的秋雨都是吝啬的,偶有几场,也不过是天地间的一场敷衍。但这里的秋雨不但不吝啬,反而极其慷慨。先是风来,吹开满地的尘埃落叶、我失修的窗户,宣告雨的到来;再是电闪雷鸣,奏响歌剧的的序曲;紧随着雷电的节奏就是主角雨的登场;最后雨倏尔一停,不过一刻钟时间便云开雨霁。 短平快,就是这里秋雨的代名词。就如一则电影剪辑视频一样,15分钟讲完了一部两小时的电影,内容干的之有主线,让人还没来得及唏嘘喟叹就雨过天晴了。除了雨后泥泞不堪的道路,车辙里积的水,甚至觉察不到刚下过雨。 我们这个县城每周都会“赶集”。一周七天,七个不同的乡镇、四乡八村的农人都会汇集在镇上,有的是为了买点东西,有的单纯是为了凑热闹。 秋天的集市尤其热闹,比起其他三季,秋天集市摊位要多许多,很多老人会用三轮车载着新收获的作物来卖南瓜如山堆积,土豆还带着泥土的气息,新米则在袋中散发出清甜的香气。叫卖声、讨价还价声、汽车怠速的闷响混杂在一起,三三两两的四轮装载着罢园前最后一批西瓜打折出售,试图清扫掉夏天最后的遗存。 秋风渐紧,天空便显得格外高远。村里的燕子开始聚集在一起,落在最大的瓦房房顶。大概它们也像我们一样吧,在每次干活前都要聚在一起开个会,研究一下我们这次要从那条路飞。水塘里的水鸭子倒是沉得住气,依然不紧不慢的在水里抓鱼吃,搅得本就被风吹皱的水面更是翻滚不休。青蛙倒是真的不急,作为土著,它只需要找个洞一躲便能过的一东,所以它很闲适的在向阳坡的草地上晒着太阳,当我走过去的时候才一个挨着一个的跳下水去,像是一群开小差的小学生。 夜晚来得一日早似一日。才过五点,天色便暗了下来。过去我们五点多返回驻地的时候,天还是大亮的。而现在已经是落西山、黄昏将近,让人凭空的心生怅惘。 秋天从不是含糊的苍凉,而是生命沉淀后的从容与昂扬,它藏着收获的甘甜,载着对下一段旅程的无限期许,让每一份过往的积累,都成为奔赴新程的力量。秋已至,前路亦满怀光亮。 |
||||
[打印页面] [关闭窗口]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