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青年力•正当时】在“一带一路”与“水能城数”战略下的成长答卷 |
||||
|
||||
2025年,是我加入中亚经理部的第二个年头。作为一名俄语翻译,我从“一带一路”沿线的水电站项目走来,如今在经理部负责翻译与协调工作。回首这一年的点滴,我感到无比充实与自豪:从初到海外时的语言生疏、专业陌生,到如今能独立完成大量翻译、协调和支持任务,这是我在“水能城数”与“一带一路”建设背景下收获的成长。 初到海外项目时,我在中亚一座重要水电站项目现场工作。那是一项承载着区域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重任的清洁能源工程,也是“水能城数”理念在境外实践的重要一环。项目标准高、协调难度大,对我们青年翻译和工程管理人员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。刚到工地时,我面对当地语言和水利水电专业术语常常感到吃力,会议纪要、施工技术交底、合同条款都需要一遍遍查阅、反复核对。 然而在项目团队的带动下,我学会了坚持、创新和发展。白天跑现场、开协调会,晚上整理笔记、自学术语;一段时间后,我不仅能独立翻译会议、文件和技术交底,还能协助项目部在多语种环境下高效沟通,为工程顺利推进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。 如今,我已从项目现场回到经理部工作。虽然不再身处水电站的第一线,但我的工作同样与“水”紧密相连——翻译文件、沟通协调、服务项目团队,为海外水电建设提供后方支撑。作为经理部的一员,我更能从整体视角理解公司的战略部署,感受到“水能城数”融合发展在海外落地的深远意义,也能把在现场学到的经验运用到经理部的日常工作中。 这一年来的经历,让我深切认识到,建设海外水电站不仅是修建一座电站,更是为当地带去清洁能源、改善民生福祉、促进区域发展,也为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架起合作与友谊的桥梁。作为市政集团青年员工,我愿继续在海外坚守岗位,服务于海外工程建设,把青春力量汇入“水能城数”高质量发展的滚滚洪流。 |
||||
[打印页面] [关闭窗口] |